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较大比例的公司来自新加坡以外。这是新加坡交易所的显著特征,新加坡交易所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优质企业新加坡路演关注度非常高,希望看到更多中资企业到新加坡路演。
世界正在发生影响未来的深刻变化。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之下,世界变局范围之宏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前所未见,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持续发生着影响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趋势性变化。
传递新闻,记录历史,洞见未来,这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未来?这是一个宏大的有多重可能性的待解的命题。
2024年,《每日经济新闻》迎来风华正茂的20岁,特别启动“智见未来全球高端人物专访系列”。借此契机,新加坡交易所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对中新市场互联互通、企业上市策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耐心资本导向的投资生态、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交易所行业的未来等相关问题发表看法。
NBD:2023年3月,中新双方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在推动中新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新交所已经实现了哪些重要步骤?未来还有哪些产品或制度创新值得期待?
陈庆:新交所集团作为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致力于推动平台向多元化资产方向发展。我们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互补共赢。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资本市场合作共赢的重要工具,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各个资本市场均有其优势,通过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资本市场的合作与共赢。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和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参与平台,吸引更多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的合作中。
新交所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目前,基于中新市场互联互通的良好开端,我们希望新交所能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枢纽,为中国投资者提供进入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入口;同时,增强中国市场和企业群体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帮助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在产品和制度方面,我们很高兴看到两个良好基础已经建立: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指数合作。2022年12月,我们与深交所、上交所合作,建立了ETF产品互通机制。目前,已有7只ETF通过这一机制挂牌。我们对新产品在现有机制上的挂牌充满信心,希望通过ETF互通实现更大的延展性,扩展到更多新的产品和资产类别。
指数合作方面,今年1月2日,我们发布了面向亚洲市场的中证新交所亚洲新兴市场科技指数。我们正在探索通过这次成功的合作,将其产品化,并探索新的指数合作。对于国内外交易所而言,指数合作可以互补双方在信息和数据方面的优势。
陈庆:7只ETF在新加坡的AUM(在管资产)已经超过2.6亿新元。北向ETF,即在新加坡挂牌交易、子基金为中国国内ETF的产品,得益于相关政策,其交易额在9月底至10月初迅速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北向ETF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了2.5倍,交易额增长了4倍。
南向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和交易量也在快速增长,国内投资者对东南亚资产配置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陈庆:得益于中国的相关政策。自9月26日起,我们注意到这些政策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信心。我们的北向ETF与中证1000指数、科创50指数、深交所的平安创业板ETF、上交所红利ETF等挂钩。这些指数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创业板和科创板。此外,东南亚的投资者对创业企业的信心增强,这些交易可能正是信心的推动的。
NBD:新加坡是海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最活跃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之一。你认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中资企业对外贸易及国际合作有何助力?
陈庆:新加坡是海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然而,除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贸易商和经纪商外,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交易所作为外汇交易避险和风险管理平台的角色。实际上,交易所是管理外汇风险的一个极佳平台。
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的外汇期货衍生品种类繁多。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期货交易市场,也涵盖了东南亚其他主要货币。对于有大量国际贸易需求的企业来说,通过交易所一站式管理外汇风险,是非常有效的。
新加坡交易所的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交易量在2024年1月,达到历史新高。而根据9月底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的交易量再次创下新高。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的日均交易额超过了174亿美元,比八月份的纪录增长了12%。
陈庆: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国际交易和投资活动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币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风险管理需求也随之增长,这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此外,国际投资和贸易行为本身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推动力。
二是对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降息、地缘政治等,这都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大家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增加。
三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风险管理渠道多样化。除了场外交易和商业银行渠道,交易所提供了期货期权等灵活的交易工具,合约大小和期限都具有灵活性,场内交易具有便利性,投资者对这些交易品种也更加熟悉。
NBD:对企业,特别是一些前期投入大或行业周期性较强的企业,耐心资本难能可贵。你认为应该如何打造耐心、价值导向的投资生态?新加坡在打造投资生态圈方面进行了哪些努力?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陈庆:我认为“耐心资本”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概念。它指的是能够抵御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长期为投资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的资本。它能够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新加坡交易所一直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其他资本市场的区别在于,它包括监管机构、政府、投资者和交易所在内的国际化参与,共同推动这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新交所集团举办第二场部长级圆桌会议于9月末结束,该会议由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主持,这体现了新加坡推动耐心资本、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未来,政府、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的决心都非常大,目标也很明确,即支持创业企业,包括整个东南亚和中国的创业企业,吸引耐心资本的投资。
此外,ESG是新加坡交易所帮助企业吸引长期耐心资本的一个抓手。新加坡交易所是最早要求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的交易所之一。我们在推动ESG报告时,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和板块逐步推进。ESG报告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并为特定ESG群体提供了不同的融资方式。有了ESG报告和概念的支持,对吸引耐心资本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够优化整个资本结构。
我们原先通过税收优惠、投资补贴,以及投资机构和投资门槛的优惠政策,来促进新加坡市场生态系统的发展。但在未来,这可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能还不够。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融资能力方面。如何利用好新加坡的资金池和市场,这是新加坡政府和监管机构下一步的方向。
NBD:中国监管层面近期也提及引导长期耐心资本入市,你对中国未来投资生态打造有何展望?
陈庆:近期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未来的更多政策,已经显示出明确的方向。相关政策将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以及表现出色的、对实体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上市公司。这些政策会增强市场信心,包括国内的资本和投资者,以及对国家经济的长期信心。国内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增强,对消费和经济活动将有很大的帮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见证了中新各个层面之间,在资本市场领域的交流更加密切。我有幸参加了今年五月举行的监管圆桌会议,其中包括中新交易所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ETF、指数,探讨如何在互联互通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和加强。
这是第八次中新监管圆桌会议,我感觉讨论更加深入,也感受到了双方监管机构的决心。深入讨论了资本市场发展,如何吸引海外长期资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此外,我还参与了这次由中国证监会和两大证券交易所带队的中国优质企业新加坡路演。新加坡路演座无虚席,市场关注度非常高。
一方面,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很关注,尤其是优质企业;另一方面,证监会领导,以及上交所、深交所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将中资优质企业带到新加坡,这是非常好的。希望更多的中资企业来到新加坡路演,吸引投资者,让他们直接了解中国企业。
NBD:新交所主板的直接上市及二次上市框架,为中资企业在新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可否介绍一下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资企业占比及行业分布情况?已有多少中资企业选择直接上市?上市后的融资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陈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较大比例的公司来自新加坡以外。这是新加坡交易所的显著特征。截至8月,新交所上市企业35%来自海外,其中,有32%来自大中华地区,约有70家。目前,这些中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科技、能源、餐饮、消费、金融领域,还包括4只REITs(房地产信托)。新加坡市场的特色板块之一是房地产,而我们最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新能源企业,他们对于在新加坡二次上市的意愿非常高。
近期,考虑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数量比过去一年显著增加。一方面,新加坡吸引了这些科技企业、医疗健康企业和新能源相关企业来新加坡设立公司,作为他们在东南亚或海外地区的总部。考虑其海外发展的融资需求,他们会咨询首发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考虑到战略发展,希望在国际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出海”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路教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国际创业,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国际创业”比“出海”更准确地描述了这些企业。他们以创新科技为引领,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方面。由于国际创业的推动,他们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创业地。
此外,除了企业自身推动,投资人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更多地利用新加坡的投资“资金池”,以及新加坡储备的长期资金,如养老基金、主权基金、国际优质基金等进行强强联合,为其创造长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NBD:你认为哪类企业适合直接上市,哪类企业适合在新设立中间控股公司?两种模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之处?
陈庆:直接上市对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过,对于一些特殊的非营利企业我们也能够接纳。
那些业务模式成熟、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直接上市比较高效,这类企业通常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客户基础和竞争力,能够面对公众市场的挑战。基于市场化机制,直接上市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迅速吸引资本注入,并通过上市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建立品牌价值。
对于那些跨国经营、业务结构复杂多元的企业,或需要在不同司法管辖区进行战略布局的企业,设立中间控股公司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为了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好的上市体验,交易所会在上市前积极辅导企业。
越来越多的中资和国际投行有能力对接和辅导中资企业,支持和协调他们与上市机制和投资者的对接。企业选择上市或到国外发展,最重要的是对制度的理解和对接,而不仅是与投资者的对接,这有助于企业上市后的发展和融资。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以红筹架构为主。
如果企业的业务一部分在国内,一部分在国际,也可以考虑将国际业务分拆上市。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国际业务发展需求更加清晰,让国际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实现专款专用,获得理想的估值。
NBD:从全球交易所近年上市情况看,新上市企业从行业分布、经营模式及体量方面有什么特点?
陈庆:首先,全球资本市场在2023年整体呈现出一种整合状态。根据安永发布的全球IPO报告,2024年上半年全球共有551宗上市活动,筹集资本达到52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下降了12%,筹资总额下降了16%。
亚太地区的IPO曾经非常热门,但市场情绪受到了地缘政治、经济放缓、利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2024年上半年,亚太地区经历了放缓,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均有所下降。这是企业和上市公司在上市决策和投资决策上更加谨慎的结果。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新加坡市场的特点。例如,海峡时报指数(STI)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STI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同类指数相比具有优势。截至9月初,STI在2024年的总回报达12.7%。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工业、金融和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构成了市场的基础。同时,新交所也吸引了东南亚的企业来新加坡上市,尤其是在消费、能源、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以及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从经营模式来看,成功在新加坡立足的企业普遍采取本地化策略。其产品设计、运营和供应链管理方面,都能逐步适应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需求。
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和发展,实际上取决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新加坡资本市场的优势在于吸引市值在10亿美元至50亿美元规模的企业。
一方面,这些企业有机会被纳入海峡时报指数;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投资活跃度也较高。从行业角度来看,新加坡目前有强大的政策导向支持创新创业消费领域、医疗健康领域、金融创新企业、数字科技企业赴新上市。
优秀的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时,实际上可以考虑不同的资本市场。当然,企业还要考虑自身的管理成本。但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企业具备能力且投资者有信心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考虑在不同的资本市场布局,平衡风险。
地缘政治影响也应被考虑在内。选择一个最适合企业行业和规模的资本市场作为重点中心合理布局,是一个明智的策略。对于那些市值巨大的公司,可以考虑在不同的资本市场进行多次上市,以充分利用各个市场的优势。
NBD:鉴于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你认为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交易所行业的未来?
陈庆:区块链技术在交易所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由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它在交易环境中的利用尤为适合。交易所应当在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上走在最前沿,因为它是一个易于实施这些技术的平台,并且有责任去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存在风险,其最理想的状态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在金融领域存在风险,因此在金融交易层面,尚不能完全实现去中心化。如果交易所能够妥善利用这项技术并控制风险,它将为交易环境、交易生态系统以及投资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护机制。新加坡交易所非常重视采用这项技术,并在采用和运用这项技术的同时,致力于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交易环境。
在自动化交易系统方面,如何在风控的同时了,支持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我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实际上,我们此前也提醒过投资者,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交易所的自动化交易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应当实现相互督促和紧密协作,以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在信息安全和防护措施方面,要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新交所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中,新加坡交易所的外汇市场荣获了2024年Waters Technology亚洲大奖的最佳AI解决方案奖。通过将AI技术整合到解决方案中,我们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为行业树立了新的交易和风险管理标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尚勋:应对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韩国需要开发更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
哈里斯认输!特朗普接受拜登邀请将在白宫会面讨论权力交接事宜;道指大涨1500点,马斯克身家暴增1500亿元!金银价格跳水
一辆问界M7在广州发生交通事故,赛力斯最新回应:车主不认可结论,已进入司法程序
11月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上证指数跌0.7%,创业板指跌0.92%